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新材料是指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可显著提升传统材料性能或满足新兴领域需求的材料,涵盖研发、生产及应用全产业链。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新材料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
新材料是指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可显著提升传统材料性能或满足新兴领域需求的材料,涵盖研发、生产及应用全产业链。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新材料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响应“双碳”目标,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废酸循环利用等技术,降低碳排放。开发耐腐蚀、轻量化材料,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福建省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根据《福建省加快新材料推广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目标将突破7000亿元,培育产值超百亿的企业10家以上,并形成“专精特新”企业30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0家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这一目标相较于2019年的6450亿元产值预测,年均复合增长率显著,显示出政策驱动下的强劲发展动力。
三大优势产业:不锈钢新材料(如青拓集团全球领先的镍合金产业链)、锂电新能源材料(宁德时代为核心的动力电池材料集群)、先进纺织功能材料(功能性纤维及复合材料)。
五大特色产业:化工新材料(如PX-PTA-聚酯产业链)、稀有稀土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铝镁合金)、电子信息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
N个新兴领域:包括石墨烯、增材制造材料等前沿方向,计划到2025年增加值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9.8%。
有色金属与钢铁:依托紫金矿业的铜冶炼、三钢集团的先进钢铁材料技术,支撑中游高性能合金需求。
锂电材料:宁德时代主导的锂电池正极、负极、隔膜材料产能占全球30%以上,2023年产值超2000亿元。
稀土材料:龙岩稀土工业园重点开发永磁、储氢材料,2024年产能达5万吨,占全国20%。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福建省新材料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新能源(动力电池、光伏)、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部件)、电子信息(半导体封装材料)是主要应用方向,其中新能源领域需求占比超40%。
产能扩张:2023年锂电材料产能同比增长25%,不锈钢新材料产能占全国35%。
技术突破:如青拓集团研发的“手撕钢”厚度达0.03mm,打破国外垄断;厦门钨业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磁能积超50MGOe。
新能源驱动: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年增30%,拉动锂电材料需求;福建省内新能源车企(如云度汽车)及光伏企业(钧石能源)带动本地化采购。
进口替代:高端半导体材料(如光刻胶)进口依赖度超80%,本土企业三安光电、士兰微电子加速布局。
稀土材料下游应用分散,深加工能力待提升,2023年稀土产业链附加值仅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
福建省将投入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材料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卡脖子”环节(如电子特气、碳纤维)。
预计到2025年,福建新材料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将从2023年的6%提升至8%,其中锂电材料全球市场份额有望突破35%。
前沿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年增速超20%,2025年市场规模或达500亿元。
环保约束:化工新材料项目环评通过率不足60%(2023年数据),限制产能释放。
国际竞争:欧美对高端材料出口限制加剧,如美国对华碳纤维制裁影响福建下游企业。
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凭借政策红利、龙头引领及产业链协同优势,正加速向高端化、集群化迈进。未来需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深化区域合作,并完善绿色制造体系以应对环保与全球化挑战。预计2025年将成为全国新材料产业高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福建省新材料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Kaiyun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盛丽景花园6-1-2003室
电话:0472-5889996
邮箱:5544102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