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博白县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云开(Kaiyun)聚焦智慧制造和智慧农业等领域,推动AI技术在生产流程优化、农业发展和智能服务等场景落地。
为解决技术人才缺口,博白创新实施“校地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中山大学、广西大学等大学共建人才培养基地。2025年开春以来,全县宣传系统、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培训等开展AI技能专题培训20多场,累计培训玉商玉工玉师2000余人次。
据博白县玉商回归专班数据显示,博白县玉工回流人数从2023年的3600余人上升至2024年的8800余人,并通过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成功培养了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本土“数字工匠”,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产教融合的支撑下,博白县探索人工智能与产业结合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在高水平服务回归玉商中广泛应用。通过不断加强与深圳市诺德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法狗狗(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战略合作的深化,为玉商侨商投资决策、问题咨询提供智能化服务。
AI不仅赋能工业,更在农业主战场大显身手。云开(Kaiyun)博白通过“AI+农业”,重点整合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项目,在粮食主产区和病虫源头区设置了5个监测站。这些站点配备了物联网设备、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摄像头拍摄,不仅实现了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和病虫害动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储存,还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推动该县的传统农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2024年,监测病虫鼠草螺害发生总面积307.41万亩次,挽回稻谷损失4958.17万公斤。
“博白计划年内新建7个全国农作物病虫检测分中心(自治区级)田间监测点,进一步强化智能监测点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县级监测网络体系与调度指挥平台。”博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秋华说道。

生产控制中心的监控岗位人员通过电子屏幕监视各生产工序工艺参数变动情况。博白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技术与人才的双重驱动下,博白县聚焦新能源、不锈钢、铜基新材料、林产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和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重点推进博白新生态纺织产业园数字化服务平台项目,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智能化转型与经济效益双提升。可带动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约30家企业入驻广西博白新生态纺织产业园,并覆盖全县23个乡镇的服装加工企业,辐射约1万名乡村员工的工资收入,使全县服装加工企业年产量可高30%,年产值增加约3亿元。
在城南产业园澳纺纺织厂,玉工黄厂长操作智能化生产设备,成功将客户定制订单的交付周期从两个月压缩至一个月。“通过调整机器参数,系统就能自动完成定制化生产,我们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两倍。”黄厂长介绍道。目前,该企业月均产量达200万米,月产值达100万元。
不仅如此,博白正全力推进总投资15亿元,占地317亩的新质科技产业园建设,通过投资基金引导撬动,招引一批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质企业。(莫海萍)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盛丽景花园6-1-2003室
电话:0472-5889996
邮箱:5544102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