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中国)官方网站-Kaiyun登录入口

让“最强大脑”赋能“强富美高”-Kaiyun云开官方网站
Kaiyun云开官方网站- 精密不锈钢管及管件供应商
热线电话:0472-5889996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让“最强大脑”赋能“强富美高”

发布时间:2025-09-17 19:02:22      发布人:小编  浏览量:

  

让“最强大脑”赋能“强富美高”

  灵巧手到底有多灵巧?把一颗鸡蛋递过去,多一分力可能夹碎,少一分力就会滑落,灵巧手拇指与食指配合,就能稳稳拿捏。

  这是新近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的一幕。大会发布了高校院所4100多项科技成果和企业3600多项技术需求,并组织4000多家企业与专家教授、技术经理人等洽谈。聚力撮合产创两端的背后,是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雄心澎湃。

  作为科教资源大省,如何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加快创新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是江苏“十四五”以来重点突破的命题。从加力选派科技副总、科技镇长团到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上马,一系列高维布局和精细举措,助力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望面色、观舌苔、把脉搏……5分钟后,一份健康评估报告新鲜出炉,上面列有47个项目,健康状况总览处写着“气虚痰湿、风寒束表”。

  完成此番望闻问切的不是一位老中医,而是一台AI中医四诊仪。这台仪器由位于无锡高新区的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科西北星”)研发,公司总经理王蒙告诉记者:“我们新任的科技副总朱会娟着实助了一臂之力!”1个月前,江苏大学副教授朱会娟刚刚入选2025年江苏省科技副总。这份跨界到企业挂职的机缘,与她一年来参与研发AI中医四诊仪密不可分。

  中科西北星由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孵化而来,运用物联网技术采集人体数据不在话下,去年初在形成小器件原型机后对如何形成靠谱的评估报告犯了愁。彼时,朱会娟团队正在潜心开发AI中医大模型,亟需落地验证,双方一拍即合。

  此后,朱会娟团队基于大量医疗健康数据进行清洗和标准化处理,开发出一套智能问诊云开全站Kaiyun平台系统,给仪器装上了AI大脑。有了这段经历,省里有政策,学校支持干,朱会娟顺理成章申报成为科技副总。

  选聘科技副总,是江苏2013年在全国首创的柔性引才机制。去年8月,《江苏省科技副总选派工作实施办法》出台,明确科技副总属省级科技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务、评聘职称,并要求派出单位支持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应用。

  朱会娟说,两年聘期内,她将依托校企双方拥有的科研平台,尽自己所能为企业赋能。她挂职的无锡高新区近年引进科技副总114人,涉及37所高校、106家企业,年均新增产学研项目逾百项。“我们还在计划推进企业与结对高校互派100名科技副总、100名产品教授的‘双百工程’,让产学研项目由点串线延展成面。”该区科工局副局长王澄说。

  “一名科技副总就像是一粒创新种子,种在产业土壤里生发成长,让江苏科创雨林愈加丰茂。”江苏省科技厅区域创新与成果转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先后分13批次从全国545家高校院所选聘了14201名科技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其中“十四五”期间选聘9426名,累计实施合作项目8000多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万多个,培训企业员工超10万人次。

  走进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鹏飞集团”)的车间,十几厘米厚的不锈钢板推入卷板机辊筒,逐渐变成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筒,工人化身“钢铁裁缝”,操作智能焊接设备精准走位。

  生产这种大型设备需要力量与精度的配合,从板变筒,关键在焊接。这家位于南通海安市的回转窑龙头企业,在研发低阶煤热解回转窑新产品时遇到技术障碍,难点在于改用不锈钢筒体后如何确保焊接的强度。

  “多亏了科技镇长团牵线搭桥,为我们从太原引荐了一位曾参与航天发射塔架焊接的技术专家!”该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刚说,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往往就意味着一次产业突破,如今低阶煤热解回转窑产品年销售额约在2.8亿元。

  科技镇长团何来如此神通?原来,为破解基层吸引高端人才难、对接科技成果难问题,江苏早在2008年试点以高校人才为主体组建科技镇长团派驻苏州常熟市,2012年推广至全省。2023年,江苏瞄准区域产业强链所需,打破区域组团惯例,改为“产业组团”。

  海安市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团长由江苏省工信厅投资与技术改造处副处长施金华担任:“契合海安的高端装备产业优势,我们是高端装备团,2人来自政府部门,8人来自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机械自动化、材料等相关专业。”

  “企业遇到的痛点,就是我们的课云开全站Kaiyun平台题。”施金华介绍,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进程成为海安科技镇长团的抓手之一。去年,该团帮助海安在省智能工厂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3家企业获评2024年省级智能工厂,12家企业今年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科技镇长团背后是资源,每一名高校成员都联系着一门学科、一所学校甚至一连串高校院所。“十四五”以来,江苏科技镇长团共选派460个团组、3909人次,累计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7981项,争取各类项目资金60多亿元,促成签订产学研合同9642份、总金额28亿元,一大批创新成果走出象牙塔、迈向大市场。

  最近半年,徐桐为凯乐生物(南京)有限公司(下称“凯乐生物”)的生产研发“跑”成了三件事:两次人才对接,一次融资支持。

  去年9月,教育部与江苏省签署部省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江苏。该中心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设立四个分中心,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落地建设了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徐桐即为该分中心首批技术经理人,他称自己为“科技红娘”。

  凯乐生物是一家去年才成立的科创公司。今年初,徐桐走访时了解到企业正在开展流式细胞仪系列产品的研发,期待产学研合作。马不停蹄,徐桐在4月、5月接连协助对接了东南大学和武汉大学两位深耕相关领域的教授。

  此间,凯乐生物流式细胞分析仪进入市场验证阶段,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协同金融机构为其定制“研产贯通贷”产品,两周内完成了600万元审批放款。眼下,流式细胞分析仪即将具备上市条件,东大教授正在参与流式细胞分选仪研发,武大教授则可望加入下一代技术产品的攻关。

  “针对高校成果不好转、不能转、不会转等痛点,我们重在系统营造‘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的创新生态,形成从概念验证到产业转化的全周期支撑。”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常务副主任阚苏立说,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自去年底运行以来已落地47个项目,遴选科技成果1441个。

  立足江苏,勇挑大梁,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致力于将“全国首个”建成“全国最好”。江苏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俞宙介绍,一年来,江苏各级政府为此出台25项政策、建成28个公共转化服务平台,对接全国高校成果4880项,落地转化174项。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未来五年,要敏锐把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等带来的发展机遇,致力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让企业家和科学家双向奔赴,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赵强、汪峥嵘、吴纪攀、李阔、赵登岩、王继亮、周梦娇、鞠峰、张瀚天、范尧、余乐、刘益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