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中国)官方网站-Kaiyun登录入口

智慧赋能田间事 打造高原金名片-Kaiyun云开官方网站
Kaiyun云开官方网站- 精密不锈钢管及管件供应商
热线电话:0472-5889996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智慧赋能田间事 打造高原金名片

发布时间:2025-10-19 19:23:45      发布人:小编  浏览量:

  深秋的西宁湟中,田间依旧“热力”不减。高原冷凉蔬菜从这里出发,经历科学种植、精细采摘、智能分拣、保鲜包装的全程“呵护”,一路热销全国。这背后,智慧农业综合管控平台的高能量加持,大幅提升了果蔬的品质与产量。

  自2022年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起笔,到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蓝图成型,再到2025年全力推进建设……当数据流浸润田野,科技感重塑农耕,短短几年间,一幅从“传统耕作”迈向“智慧赋能”的农业新图景,在湟中大地徐徐展开。

  “我们正全力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湟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莫彧功表示,以特色单品为突破口,强化设施农业与冷链物流建设,不断延伸市场半径,着力打造青藏高原高品质蔬菜供给基地,真正实现产业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的“双跃升”。

  驻足湟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慧农业综合管控平台前,仿佛走进一座农业领域的“智慧大脑”。电子屏幕上光影流转、数据实时跃动,从气象信息、土壤墒情,到虫情监测、作物长势,全区核心农业区的动态尽收眼底。平台已汇聚区内多个智慧农业项目,真正实现“一屏观全域,一键管生产”。

  “以前赌天气,现在拼科技。”湟中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巴三姐一句话点出变革核心。她介绍,智慧农业综合管控平台不仅能全面掌握产业园运营全局,还通过田间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环境、土壤、作物及虫情数据,为农户和农技人员提供精准科学的管理指导;同时接入区域农产品价格信息,让种植规划和市场销售有据可依。

  随后,巴三姐拿出手机现场演示:轻点小程序,园区内每家企业的作物长势、种植管理、虫情动态便清晰呈现。这种“指尖上的农业”,在食用菌智慧云仓中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今年盛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的超低能耗模块化食用菌智慧云仓,在湟中区李家山镇新添堡村“安家”,为当地菌菇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这一“菌菇梦工厂”让西香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俊峰眼前一亮。他率先试种芽苗菜,首批300盒黑豆苗上市后反响热烈,也为他开展食用菌种植注入信心。

  打开智慧云仓,多层不锈钢苗架上菌包整齐排列,榆黄菇鲜嫩饱满、长势喜人。“云仓能打造完全独立的生长环境,不管外面天气怎么变,都不影响里面菌菇生长。”陈俊峰说,“所有温湿度、二氧化碳参数都预设在系统里,手机一点就能随时随地调控,真正实现生长全程无忧。”

  云开(Kaiyun)

  当数据替代传统农人的“眼瞧”与“手摸”,每一茬食用菌从出菇到采收,品质与产量都稳定如一。陈俊峰计划,未来将根据市场与季节变化,陆续引进金耳、银耳、木耳、猴头菇等菌种。

  从宏观的产业园全局管控,到微观的作物生长环境精准调节,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资料,驱动湟中农业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稳步转型。

  去年以来,为推动全区智慧农业提质增效,湟中区以现代设施蔬菜与高原冷凉蔬菜为双引擎,按“一心两川一带一区”的产业布局,在拦隆口镇、多巴镇等10个乡镇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全力提升高原冷凉蔬菜的综合生产能力与品牌影响力。目前,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创建任务完成率已超60%;到2026年,这里将建成集现代农业生产、科技创新转化、三产深度融合于一体的“全国冷凉蔬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

  在这场静悄悄的农业革命中,数据正悄然改写生产逻辑,也让湟中的田野离未来更近。

  “如今西宁很多火锅店用的都是我们的小香葱。”青海联穗农林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樊有金一边自豪地说,一边忙着采收小香葱。

  他身后的西堡镇西堡村种植基地里,从云南引进并经持续改良的小香葱茁壮成长,实现一年三茬高效产出,亩产高达3000公斤,香飘省内外。而创造这一成果的关键技术之一,就藏在他手机里的一段视频中。

  画面里,系统启动后,大棚内百余个喷头如纪律严明的士兵,沿翠绿田垄一字排开,吐出的细密水雾交织成均匀水幕;当阳光恰好切入棚内,一道清晰的彩虹瞬间显现。视线下移,专用地膜上的精密孔洞中,每一株小香葱都挺拔而立,享受着水肥一体化的精准滋养。

  “以前是大水漫灌,现在是精准灌溉、水肥同施,既省心省力,还大幅降低成本。”樊有金的感慨,正是湟中区众多农户拥抱科技后的共同心声。

  2024年,湟中区在露地蔬菜中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80公顷,覆盖菜薹、红笋、甘蓝、西芹等品种;设施蔬菜除叶菜类外,其他精细蔬菜种植全部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达1333公顷。2025年,湟中区又实施280公顷露地蔬菜水肥一体化项目,覆盖胡萝卜、菜薹、葱、大蒜等冷凉蔬菜,使每亩地水肥利用率提高30%,让更多农户搭上科技增收的快车。

  云开(Kaiyun)

  今年,湟中区投资700万元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冷凉蔬菜育苗中心。如今,青海卡约初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玻璃温室内,2000平方米潮汐式自动化育苗设备已整装待发。

  “这不仅提高了育苗质量,还大幅降低人工成本,现在2个人一天就能完成20万株的育苗量。”公司生产技术员李世珍深有体会。

  从自动精量播种机精准播下每粒种子,到智能温控系统将室温稳定在18至22摄氏度的最佳区间,再到水肥一体化设备定时定量供给养分,一整套现代化设施实现光照、温湿度的精准调控,确保每一株订单菜苗都均匀健壮,以饱满状态奔赴各地。

  从一粒种子的精准植入,到一株幼苗的智能培育,再到规模化生产的精准管理,技术赋能串珠成链,共同构筑起湟中区现代农业的强大基石。

  如今的湟中,已构建起从良种引进、工厂化育苗到机械化移栽、冷链运输的完整产业链,年供种苗超300万株,8000公顷蔬菜田年产鲜菜30万吨以上,技术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活跃的生产力。

  当农产品拥有稳定可靠的品质,如何让其“金字招牌”闪闪发光,实现从“论斤卖”到“论品牌卖”的跨越,成为湟中区发展农业的必答题。

  9月23日,伴着丰收的喜悦,“湟中冷凉蔬菜”商标正式启用。从3月启动设计到金秋落地,半年多时间里,这枚凝聚地域特色与产业期盼的新标识,不仅是湟中区农业品牌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更宣告湟中农业从“产品提质”正式迈入“品牌增值”的全新阶段。

  品牌的吸引力,往往源于“明星单品”的闪亮表现,草莓便是其中之一。湟中区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长且紫外线强,为草莓生长提供了独特气候优势。当地依托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产业,成效显著。

  走进湟中区西堡镇西堡村的夏季草莓种植基地,20座现代化保温棚整齐排列。掀开一座温棚的门帘,温热湿润的甜香扑面而来。

  与传统地栽不同,这里的草莓苗住上了“空中苗床”——在高出地面的定制架床上舒展生长,告别“面朝黄土”的种植模式。工人们穿梭其间,无需弯腰即可轻松打理,仿佛照料着一座座立体的“果实书架”。

  “我们这里是冷凉地区,非常适合种夏季草莓。”基地负责人刘痕解释,“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光照充足能促进生长。”这一项目不仅填补了青海夏季草莓市场的空白,还打破草莓生产的季节限制,实现全年供应;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有效带动就业,促进周边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

  这一变革,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深入推进。2024年,西堡镇与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携手,将东部的品牌、技术优势与西部的资源、市场优势有机融合,共同打造出夏季草莓种植示范项目。

  面向未来,湟中区已规划清晰蓝图:力争到2026年,全区草莓种植面积达86.67公顷以上,建成百亩以上种植基地3个,种苗繁育能力达1000万株,鲜果产量达2000吨。

  而草莓的“出圈”,只是湟中区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湟中区以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为核心,通过引进高附加值品种,构建起从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到品牌营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稳定8000公顷种植规模、确保年产量30万吨的基础上,全力建设全省高原冷凉蔬菜核心区。

  品牌战略上,湟中区创新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商标”双轮驱动模式。如今,以“湟中冷凉蔬菜”为引领,“圣域”等23个特色商标协同发力,共同托举鲁沙尔菜薹、拦隆口茼蒿等一批“网红单品”成功打入长三角、粤港澳高端市场。随着这些优质农产品陆续入驻各大电商平台、亮相国内重要展会,品牌价值与市场效益正同步攀升。

  站在新起点,湟中区正持续深挖资源潜力,强化科技支撑,拓宽销售渠道,致力于让这张绿色、生态、健康的农业新名片更加闪亮,真正让“湟中冷凉蔬菜”成为助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增收菜”“致富菜”。

智慧赋能田间事 打造高原金名片(图1)

  秋天的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关镇大庄村,田野褪去夏日的热烈,枝头的树叶渐次泛黄。村头,老人们聚在一起,最常谈起的话题之一就是王国月。…

  人民网西宁10月16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0月15日,被誉为“大漠新丝路”的格库铁路扩能改造主体工程完工一周年。数据显示,一年来格库铁路青海段运送货物2409.69万吨,同比增长39.8%,创历史同期新高;运送旅客42.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7%。…

  近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盐湖迎来不少参观游览的游客。茶卡盐湖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生产、旅游两相宜而在国内旅游界享有较高美誉,成为大美青海的又一张旅游名片。…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