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五年來,重慶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著力構建“416”科技創新布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等7個關鍵指標實現倍增,科技創新能級實現新躍升,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上新台階,科技創新成為推動重慶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
病理診斷是疾病診斷的“金標准”。傳統模式下,病理醫生需在顯微鏡下一張張看片子,再憑經驗確認疾病“真凶”。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經驗看病”將向“智慧算病”迭代,讓疾病診斷更准、更快。
目前,由金鳳實驗室設立的金鳳病理精准診斷中心已正式投用,具備100余項檢測服務能力,能基本滿足病理、檢驗診斷需求。
“我們主要是以病理為基礎,有機融合影像、檢驗和臨床特征,充分利用多組學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將實驗室最新研究成果快速應用到臨床一線。”金鳳病理精准診斷中心首席專家閻曉初說。
比如實驗室自主研發的腦膠質瘤智能診斷系統,通過深度整合影像組學、病理形態學、分子遺傳學及臨床文本等多模態數據,能快速同步完成腫瘤精准分割、病理亞型分類等關鍵分子標志物預測,並自動生成數字結構化報告。經臨床驗証,其准確率最高達91.6%。
“這大大提高了診斷效率。”閻曉初介紹,過去開展腦膠質瘤診斷,主要依靠醫生進行組織學形態觀察,往往要耗費一兩天時間。遇到疑難病例,診斷時間更長。如今,隻需幾分鐘,就能生成診斷結果。
金鳳實驗室是我市首個挂牌建設的重慶實驗室,以原始理論創新和“卡脖子”技術基礎理論突破為首要目標,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為核心任務,正在努力打造開放型、樞紐型、平台型科技創新地。同時,實驗室也正努力打通成果應用的“最后一公裡”,啟動建設金鳳智慧病理中心,搭建病理雲會診平台實現實時交互式遠程診斷,推動基層病理服務質量的提升。
【畫外音】“十四五”期間,重慶加快構建以重慶實驗室為引領、國家級基地平台為核心、市級科創平台為支撐、新型研發機構為補充的科創平台體系。目前已啟動建設金鳳、嘉陵江、明月湖3個重慶實驗室,培育建設通用人工智能、信息與智慧醫學研究院等一批新域新質創新平台,市級以上創新基地平台達到1297家、較“十三五”末實現翻番,創新資源聚集力、創新平台影響力不斷提升。
當地時間11月17日,2025迪拜航展正式開幕。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現場,首次在中東地區進行展示。
C919作為“十四五”期間我國航空工業的重要成果,上面也能找到不少“重慶造”元素。比如,來自中鋁集團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南鋁)的上千件高性能鋁合金材料,就被應用於C919起落架輪轂、機翼、機身等關鍵部件上。
機身上一扇扇透亮的舷窗,能讓旅客觀察到萬米高空的風景。這看似簡單的一扇窗,卻藏著不少“硬核”科技。
舷窗採用的鋁合金窗框,要和機身、玻璃嚴絲合縫,在上萬米高空承受住高速飛行帶來的壓力。這對窗框尺寸精度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偏差不能超過0.2毫米。
如何應對材料極致輕量化與安全可靠性的雙重考驗?對此,西南鋁研發團隊展開了一場與“毫米”的較量。
“每一扇舷窗都要承受8倍大氣壓的極限考驗,相當於指甲蓋大小的面積要扛住200公斤沖擊力。”西南鋁C919旅客觀察窗項目負責人陳麗芳坦言,要求高研發壓力很大。
團隊通過數字化仿线毫米的精度范圍內雕琢材料晶體結構,確保在萬米高空極端環境下,小小的窗框也能“固若金湯”。
最終,團隊成功實現C919舷窗鋁合金窗框國產化,並通過商飛認証,讓國產鋁材的韌性和抗應力腐蝕性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鋁加工行業精密加工技術的一大跨越。
【畫外音】“十四五”期間,重慶不斷強化“四側”協同“四鏈”融合,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組織實施重大(重點)科技專項,70%的技術需求由企業提出,70%的項目由企業牽頭或參與,70%的財政資金投向企業,讓創新資源精准對接產業發展需求。600余項重大重點攻關項目靶向解決產業鏈卡點堵點問題304項,關鍵產業鏈控制力持續提升。
如今,市民開新能源車到大學城熙街逛街,不僅能一邊逛街一邊給車輛充電,還能反向放電至電網,讓車輛變身“移動電源”。
這樣的體驗,得益於前不久大學城光儲充一體化智慧能源場站的啟用。場站配備30多台高性能充電樁,其中的液冷充電樁可實現10分鐘快速補能,同時場站內部分充電終端還支持車輛反向放電至電網。
打造智慧能源場站的,是一家專注於能源存儲與智慧能源運營的年輕企業——重慶清安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安能源),也是清華大學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孵化的唯一一家新能源儲能企業。
雖然清安能源成立僅4年,但“從0到1”的成長速度驚人: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重慶市潛在獨角獸企業,擁有超200項知識產權,年產值近5億元,企業估值約10億元,帶動本地產業鏈上下游30余家企業協同發展。
2022年4月,位於科學城的金華電器產業園,重慶首個兆瓦級用戶側自投儲能電站並網投運﹔2023年7月,西南地區首個百兆瓦級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科學谷儲能電站並網運行……這些項目均出自清安能源之手。目前其儲能項目已遍布全國,多達近百個。
這些儲能電站猶如一個個“超級充電寶”,在用電低谷時段充電,用電高峰時段放電,既能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還能增強區域電網彈性。
以金華電器產業園為例,利用峰谷電價差獲益,企業每天能節省電費約3000元,每年可節省近百萬元。
“我們將以儲能為基礎,逐步發展超充、移動電源等相關‘端’,並擴展至虛擬電廠等‘雲’產品和服務,打造智慧能源生態閉環。”清安能源創始人兼CEO李德勝說,瞄准能源新業態、發展新質生產力,清安能源還有更大的目標。
【畫外音】“十四五”期間,重慶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目前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9123家、科技型企業7.56萬家,分別是2020年的2.1倍、2.8倍。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居全國第6位,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突出,推動新質生產力培育不斷取得新突破。(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張亦筑)

人民網重慶11月16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16日,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產業人才發展大會在重慶科學會堂舉行。會上,歐洲科學院、重慶市科學技術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就共建歐洲科學院中國中心項目正式簽約,標志著重慶在國際人才交流與技術合作領域邁出重要步伐。…
活動展演現場。重慶圖書館供圖 人民網重慶11月15日電 (劉政寧、姚於)11月14日晚,“閱·見西部”第二季——“一城山水一城韻”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在重慶梁平區舉行,來自新疆、甘肅、貴州、四川等西部12個地區的誦讀者們齊聚山城重慶,以聲傳情、共述家鄉故事,禮贊西部之美。…
人民網重慶11月14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14日,“藝頌韶華﹒禮贊時代——四川美術學院暨重慶市高校老美術家作品聯展”在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重慶當代美術館開幕。作為川美建校85周年校慶系列學術活動的收官之作,本次展覽集結了近八十位老美術家的創作精華,將免費展至12月14日。…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Kaiyun中国Kaiyun中国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盛丽景花园6-1-2003室
电话:0472-5889996
邮箱:5544102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