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中国)官方网站-Kaiyun登录入口

超10亿美元打水漂“科技狂人”马斯克为什么被AI绊倒?-Kaiyun云开官方网站
Kaiyun云开官方网站- 精密不锈钢管及管件供应商
热线电话:0472-5889996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技术优势

超10亿美元打水漂“科技狂人”马斯克为什么被AI绊倒?

发布时间:2025-09-15 08:12:00      发布人:小编  浏览量:

  

超10亿美元打水漂“科技狂人”马斯克为什么被AI绊倒?

  这个曾被誉为“AI训练领域曼哈顿计划”的雄心工程,在运营五年之后,终究折戟。

  项目核心人物,被马斯克从苹果重金挖来的“芯片大神”,彼得·班农(Peter Bannon)也已携部分团队成员离职创业。

  讽刺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的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还信誓旦旦地宣称,Dojo将在2026年实现“算力霸权”。

  纵向,他用SpaceX与各国上层甚至军方建立合作,再用X社交平台跟平民打成一片。

  特斯拉,累计融资约176亿美元,总收入超6000亿美元,市值最高冲到过1.3万亿美元。

  SpaceX因为与政府合作,只能从公开信息推算其投入,大约在200亿到300亿美元之间。目前已经拥有超500万用户,单靠订阅服务,预计就能在2025年实现了超百亿美元的收入。

  在胡润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中,SpaceX名列第一,估值达到2.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586亿美元),过去一年内就增长了1.2万亿。

  比如特斯拉,收入最高的2022年,总营收814.62亿美元,比台积电多50多亿,但台积电的净利润就有340.7亿美元,是特斯拉的2.4倍。

  特斯拉首款车量产后,用10年时间才在2018年现金流转正,2020年实现全年盈利。

  而成立于2002年的SpaceX,在2024年现金流转正,预计在今年实现全年盈利。

  颠覆式创新让他有机会制造垄断,代价是要长期忍受入不敷出的经营压力,最终还有可能在时代的浪潮下失去技术优势,不一定守得住领先地位。

  自2020年公开技术,经历过上千次实验失败,终于在去年底试制成功,却因成本难敌宁德时代出品的磷酸铁锂电池,并未实现技术垄断。

  2006年起,SpaceX的火箭爆炸,就成了全球网友调侃马斯克的经典节目。

  在第三次发射时,SpaceX现金流仅剩约300万美元,马斯克自己兜里也只剩40万美元。

  为了不让SpaceX和特斯拉同时破产,他竟然抵押了自己在加州的5处房产,凑了6100万美元,正式被外界评为“技术疯子”。

  有的是分离故障,有的是姿态不对,空中解体,还有的是推进器爆炸,甚至火箭即将落回地面,却回收失败。

  2019年,因为上天一次能携带60颗卫星,猎鹰九号正式成为SpaceX的主力商用火箭。

  到2020年,猎鹰九号的单次发射成本,已经从最初的大约6000万美元,降到1500-2800万美元。分摊到每颗卫星,只需要百万美元就能升天。

  而相比之下,NASA执行一次火箭发射任务的成本,一直维持在1亿美元上下。

  截至目前,SpaceX已经抢占了全球60%的低空轨道资源,将卫星互联网从高端定制变成工业量产。

  不仅如此,马斯克的“爆炸战略”,还将SpaceX超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的单次试飞的成本,从1.2亿美元压缩至大约7500万美元。

  今年3月,中东某主权基金就与SpaceX签下6000万美元合同,预定了星舰的12个座位,每个座位500万美元。

  顺带手,SpaceX发射一次火箭,还能往太空“快递”150吨货物,成本分摊后,每公斤大约只要10美元。

  特斯拉的FSD系统,使用的是纯视觉方案,这需要一个算力极强的专业大模型供全球使用,虽说自研投入巨大,但能长期受益。

  Dojo的基础单元,是一种7nm制程的高性能芯片D1,算力大约是英伟达A100芯片的3到4倍。

  其中每25个D1组成的“训练模块”,通过台积电的InFO_SoW(集成扇出晶圆级封装)技术,封装在一块晶圆上。

  这让它具备每秒100亿亿次计算的惊人能力(100 Exa-FLOPS),如果换做英伟达A100芯片,实现同等算力,你得堆32万块。

  如此惊人的算力,黄仁勋都曾惊叹:“只有马斯克,能做出这样的‘硅基生命训练场’。”

  以至于Dojo项目在2019年就被提出,但交付却一直拖延到了2023年。

  就好比Dojo是一台巨大的“挖掘机”,虽然能一铲挖空一座山,却3年造不出几台合格品。

  不仅如此,在极高算力的基础上,马斯克给Dojo设计了专属的指令集、数据格式、传输协议。

  这虽然给特斯拉建立了完整而独立的生态,副作用却是与其他系统不兼容,不仅要投入相当高昂的人力成本,也很难吸引第三方接入。

  作为一个有30年经验的创业老兵,马斯克早早地给Dojo准备了Plan B。

  2023年,马斯克采购5万块英伟达H100芯片,与Dojo同步进行大模型训练。

  然后是今年7月,与三星签订了不低于165亿美元的AI6芯片代工协议,马斯克会亲自监督良率的提升。

  三个全球顶级供应商组成“备胎天团”,用三重buff给特斯拉兜底,基本保证技术够成熟、投资风险低、高性价比。

  甚至马斯克当年想通过Dojo,将特斯拉从电动汽车公司转型为AI巨头的期待,也显得无比虚无。

  如今看来,先天不足、地位尴尬的Dojo,更像是一次博流量的大型实验,亦或是特斯拉的天价广告牌。

  而马斯克也只能在熙熙攘攘的技术讨论中,看着自己“科技救世主”的光环出现些许暗淡。

  马斯克在AI板块的失利,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成本压不下去,收益与投入间存在巨大鸿沟;第二就是事业版图太大,压力难以承受。

  为了给电池压成本,他请“三元材料技术的开创者”杰夫·戴恩带队,专为特斯拉研究电池。

  为了给火箭压成本,他拒绝使用碳纤维,给星舰安装每公斤只要约3美元的不锈钢。

  2020年,比亚迪采购一颗激光雷达要2万多元,但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每台车所有硬件的成本,能控制在7000元以内。

  随着技术愈加成熟,禾赛科技激光雷达的价格被打到了千元区间,特斯拉视觉方案的预期成本,也在今年降到了每车只要500元。

  因为纯视觉方案,识别图像后需要一系列的算法处理,还要保证计算速度,研发投入和训练经费是不能省的。

  所以在纯视觉FSD的战略规划上,“成本大师”马斯克,掉进了一个自己挖的天坑。

  马斯克却好像穿了一条破了兜的裤子,在FSD省的钱,全都从算力搭建的一角漏了出去。

  据《纽约时报》爆料,马斯克在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频繁使用氯胺酮等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还随身携带兴奋剂阿得拉(Adderall),甚至伤了膀胱。

  所以相比于造汽车和火箭时的一腔热血,马斯克在做AI时,心力可能已经捉襟见肘。

  可资本就像嘴刁的观众,尽管演员们合力演出一片繁华,它们也不会对任何人青眼有加。

  激烈的竞争之下,OpenAI的奥特曼成了“画饼专家”,黄仁勋在世界各地玩转酒桌文化。

  2023年二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无奈表示:“老实说,若英伟达交出足够GPU,我们也许不需要Dojo。”

  去年底,又有外媒爆料,特斯拉已经悄悄将70%的训练任务,迁回亚马逊的AWS与谷歌云平台。

  但就在全世界的冷眼与质疑中,在严重亏损的财务报表面前,在多次死亡威胁和枪击未遂之后,马斯克居然乐呵呵地承认了Dojo项目失败。云开(Kaiyun)云开(K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