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面对安全生产新旧风险交织叠加、极端性灾害趋多趋强的严峻挑战,我国应急管理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历程,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抢险救灾的大仗硬仗,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
在近日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表示,“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部分指标呈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变化,实现了应急管理的体制之变、机制之变、力量之变、成效之变。“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实现了重大提升,即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与此同时,矿山安全治理模式、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王祥喜介绍,安全生产方面,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到个位数,这也比“十三五”期末下降43.8%,而且今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还在持续下降。自然灾害方面,主要表现为“三个下降”,即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了31.3%、23%和34.3%。
事前预防更加严密。“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提升,即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我国扎实推进畅通“生命通道”、提高煤炭深部开采安全水平、推动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加强民航飞行安全4项重点任务,并且紧盯群众身边风险,有力地开展了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了燃气、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危化品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为例,在进行专项整治以后,伤亡人数比整治前下降了86%。
应急处置更加高效。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建成,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构建起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我国持续加强自然灾害防抗救一体化应对,主动预置应急力量,打好防大灾抢大险总体战。“十四五”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5次,有效应对四川泸定地震、重庆山火、京津冀特大暴雨洪涝、甘肃榆中山洪等重大灾害。
队伍能力更加过硬。中央安排国债资金近600亿元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规模现在增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了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高质量开展“应急使命”系列实战化演习,极端复杂条件下的救援能力有效提升。今年缅甸发生了7.9级地震,我国是派出救援人员最多、到达灾区最快、营救幸存者最多的国家,这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依法治安,推动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将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以硬标准来倒逼安全水平提升。坚持科技兴安,实施装备创新发展行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坚持人才强安,组织实施“应急科技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全国已经有几十所高校都设立了应急管理学院或相关专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应急、会应急的优秀人才。
“十四五”期间,国家矿山安监局持续推进矿山安全“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全力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矿山安监局局长黄锦生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坚持矿山安全生产“一件事”全链条,全力推进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2021-2024年,平均每年发生矿山事故起数、遇难人数分别比“十三五”下降29.7%、29.1%。
地质先行方面,强力推进隐蔽致灾因素全面动态普查。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是事前预防的基础保障,就像看病时化验、拍CT、搞穿刺一样,只有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预防。国家矿山安监局出台了《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加强会商督导,推动各地普查矿山7081矿次,22个省份134个连片矿区启动了区域性普查,初步实现了“一张图”信息化管理。
超前治灾方面,强力推进重大灾害治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重大灾害治理是事前预防的重中之重。在技术支撑工作机制下,分灾种公开发布防控重点,稳步开展煤炭深部安全开采工程试验,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着力狠抓瓦斯超前治理、区域治理、地面治理、工程治理,340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实施了保护层开采,95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实现了地面井瓦斯抽采。
风险管控方面,强力推进重大安全风险超前研判、监测预警、闭环管理。风险管控是事前预防的关键环节。常态化开展重大风险分析研判,已建成重大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已接入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所有在用尾矿库、绝大多数高陡边坡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感知数据,健全机制、压实责任,24小时看网盯网、研判管控,有效化解了各类矿山安全风险隐患。
隐患整治方面,强力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排查、闭环整改、动态清零。重大事故隐患整治是事前预防的重要举措。国家矿山安监局修订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建立完善重大事故隐患“一库四机制”,即数据库和自查自改、跟踪督办、责任倒查、举报奖励机制;不断规范检查执法工作体系,构建轻微违法免罚、自查上报不罚、重大恶意违法必罚、举报核实和重复违法重罚的工作机制,着力倒逼企业主体提升自查自改自律的内生动力。
应急处置方面,强力推进由事后救援向全程管控转变。应急处置是事前预防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矿山安监局深入开展自救器“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自救器实操培训和各类灾害实操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出台矿山重大变化及时报告制度、遇事故征兆及时撤人制度等,完善极端天气“叫应回应响应”机制,推动及时处置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十四五”以来,国家消防救援局实施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第一,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多业态混合经营等高风险场所,国家消防救援局分类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着力遏制容易造成群死群伤重特大火灾事故,围绕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畅通消防“生命通道”行动,拆改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1398万处,督改占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问题485万处。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三个“全链条”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第二,既守牢安全底线,又强化服务保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消防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部署推进,一方面严格消防监督执法,消除火灾隐患;另一方面规范消防监督检查,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消防法,取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许可,实行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告知承诺管理。加强消防标准规范供给,推动批准发布消防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98项,各地出台消防领域地方标准326项,为精准防控火灾风险提供支撑。
第三,凝聚多元合力,夯实消防治理基础。树立系统集成观念,注重社会多元共治,强化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压实消防工作责任。联合有关部委,分行业、分条线开展消防培训,培养消防安全“明白人”850余万名。广泛开展群众性消防宣传教育活动,4224个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对群众开放。国家消防救援局还内部挖潜,组织消防救援站参与防火巡查、宣传教育等“防消联勤”工作,将管理和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高水平消防安全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周天说。
新闻热线电话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广告招商电话 行政热线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盛丽景花园6-1-2003室
电话:0472-5889996
邮箱:5544102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