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份,国内钢材市场震荡下行,月末止跌回升,但整体仍呈震荡下行趋势。进入11月份以来,受淡季效应影响,需求快速下降,钢价回归偏弱的基本面,继续呈现震荡偏弱运行态势。
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当前全球经济延续缓慢恢复态势。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5年10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7%,与上月持平,连续8个月运行在49%-50%的区间内。全球制造业继续稳定在一定区间内,恢复态势相对平稳,今年以来的恢复力度略好于去年同期,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全球经济延续缓慢恢复态势。此外IMF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较今年7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疫情前3.7%的平均水平,2026年将增长3.1%。IMF指出,上调预期缘于进口商因美国关税政策而提前囤货、大多数国家努力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开放与稳定等因素,同时强调世界经济仍较脆弱,关税冲击正进一步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国内来看,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全会明确要求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这表明国家将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但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作用下,初步核算,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先行指标如10月份PMI仍有所走弱,四季度财政及货币政策仍有发力空间。此外,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中指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对钢铁行业而言,下游产业升级或将带来需求结构的深度调整,“十五五”期间,钢铁需求的核心变化将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需求下降、原燃料供给宽松的背景下,钢材价格主要受市场供给端影响。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2025年要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六次会议,会议强调,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释放国家层面“反内卷”政策新信号。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指出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总量,严禁从非重点区域向重点区域转移钢铁产能,严禁不同重点区域间转移钢铁产能。国家有明确钢铁产能总量云开(Kaiyun)控制目标的省市,不得接受其他地区转入的钢铁产能。其中提及,各省(区、市)炼铁、炼钢产能置换比例均不低于1.5:1。这将使全国钢铁产能总量进入减量通道,产能过剩问题有望得到缓解,为市场供需恢复平衡、企业盈利能力改善奠定基础。
从产量来看,11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日产再次上升。11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192.6万吨,旬环比上升6.0%。
从企业库存来看,11月上旬重点钢企钢材库存位于近三年历史同期高位。2025年11月上旬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549万吨,旬环比增加86万吨,上升5.9%;比上月同旬减少39万吨,下降2.5%;比去年同旬增加183万吨,上升13.4%。
从社会库存来看,近期,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位于近四年历史同期高位。进入10月,社会库存虽有所下滑,但去库速度较为缓慢,持续处于近四年历史同期高位,表明钢铁行业需求旺季不旺特征明显,至11月上旬,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893万吨,环比减少12万吨,下降1.3%,库存继续下降,降幅收窄;比年初增加234万吨,上升35.5%;比上年同期增加200万吨,上升28.9%。当前高社会库存和偏弱的需求是行业面临的核心矛盾,对钢材价格形成一定的下行压力。
10月份钢材出口压力有所显现,近期中美经贸关系缓和但仍需关注政策的延续性。前期在“抢出口”效应下,钢铁行业出口增势较好,但提前透支了部分出口订单需求,后期钢材出口面临较大压力。2025年10月,我国出口钢材978.2万吨,环比减少68.3万吨,降幅6.5%,我国钢材出口正面临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偏弱及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带来的外需压力,一方面,2024年、2025年2年针对中国钢铁出口产品有多起贸易救济原审调查案件,这对我国钢材直接出口造成较大压力。另一方面,近期中美经贸关系有所改善但仍需持续关注政策的延续性与执行力。10月30日,中美元首釜山会晤结束,商务部介绍中美经贸磋商成果共识主要有以下方面: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美方暂停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等。双方同意继续延长部分关税排除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达成的多项暂停措施有效期均为一年,未来一年的不确定性有所减弱,因此,未来中美双方的互动以及一年后这些政策能否延续,将是影响行业长期预期的关键。关税压力的缓和为中国钢铁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宝贵窗口期,企业应更加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成本控制,并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以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
高库存背景下淡季来临,供需平衡压力加大,钢铁企业需保持自律控产。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10月,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平均工作时长同比下降9.03%,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月开工率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表明钢铁行业主要的下游需求——来自基建和房地产等领域的实物工作量,依然处于疲软状态,且同比收缩的压力显著,行业旺季不旺特征较为明显,与此同时,钢材社会库存和钢铁企业库存均位于近年历史同期高位,行业去库压力较大,进入11月传统淡季,钢铁需求大概率进一步下滑,供需压力将有所增加,钢铁企业需坚决继续贯彻“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自律控产稳价格。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盛丽景花园6-1-2003室
电话:0472-5889996
邮箱:5544102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