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中国)官方网站-Kaiyun登录入口

熏鸡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名片”-Kaiyun云开官方网站
Kaiyun云开官方网站- 精密不锈钢管及管件供应商
热线电话:0472-5889996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熏鸡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名片”

发布时间:2025-11-19 07:43:14      发布人:小编  浏览量:

  

熏鸡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名片”

  随机走进一家,店主李海正在忙着接待客人。北京游客张先生边品尝边说:“早就听说了卓资熏鸡这种地方名小吃,今天途经卓资县,专程过来买几只尝尝,也给朋友们带一些回去。”店铺员工一边熟练地打包,一边介绍:“我们用的都是鸡龄在500天以上的边鸡,用传统柏木熏制,真空包装能保鲜半个月,带回去加热一下,味道一点不变。”

  据了解,卓资县内的30余家门店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今年7、8月,卓资熏鸡线%,带动全县相关产业综合收入超1.2亿元,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黄金单品”。

  卓资县是Kaiyun多山多丘陵地区,水质好、植被旺,盛产个大体肥的肉蛋兼用边鸡,用其制作的熏鸡着色红亮、口味纯正、经贮耐腐,并在1956年全国熟制品展销会上获得“中国三鸡”美誉。这种既能长期保存又便于携带的熟肉食品,很快成为来往商旅客人的必备干粮,卓资熏鸡也成为具有百年历史的地方代表性特产。

  近年来,卓资县立足传统熏鸡产业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品牌赋能和产业融合,推动熏鸡产业从单一食品加工向全链条、集群化发展转型,形成了“养殖-加工-文旅-电商”四位一体的产业生态。

  从“柴火灶”到“智能生产线”,百年品牌的守正创新,留住了几代人的味觉记忆。在李珍熏鸡店的制作车间,分布在各条生产线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负责人李海回忆:“以前是小作坊生产,我们凌晨3点就得起床,土灶烧柏木的火候全凭手感,一锅老卤要用三十年,熏烤时得有人专门盯着烟量。”那时的产量,一天最多200只,夏天还常因保存不当出现损耗。现在通过智能卤制、数控熏烤、氮气锁鲜等技术创新,将不锈钢自动控温卤锅精准保持85摄氏度,老卤成分经实验室分析优化,风味更稳定;现代熏房通过湿度传感器调节柏木烟浓度,耗时从6小时缩短至4小时;零下35摄氏度急冻技术加上真空和氮气包装,让保质期从3天延长至30天。以前因为技术不成熟,销售半径不超过100公里,现在有了新技术的加持,实现了全国包邮。

  “把卓资熏鸡从地方特色美食升级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地政府牵头,通过标准化建设、全产业链打造,推动传统熏鸡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现在通过制定生产标准、工艺标准、品质标准等23项检测指标,让卓资熏鸡进一步提档升级。在此基础上,县政府还投资1.8亿元建设现代化熏卤产业园,重点打造标准化生产区、10万级洁净车间、自动化卤制、熏烤生产线等,全面实现风味数字化评价、冷链物流区配送。

  内蒙古卓资县广袤的草地上,红羽鸡养殖基地正悄然书写着“美味源头”的故事。作为当地熏鸡产业的“第一车间”,养殖基地负责人杨建国带领团队,用科学管理和匠心精神,守护着卓资熏鸡“皮润肉嫩、柏木留香”的百年风味。

  清晨6点,养殖基地的工人们已经开始忙碌。技术员小王手持平板电脑,逐一检查36栋鸡舍的环境数据。

  同时,熏鸡踏上电商快车,走向了全国各地。每天晚上8点整,卓资熏鸡各企业的直播间准时亮起暖黄色的灯光。背景墙上,金黄油亮的熏鸡特写照片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烫金招牌交相辉映。

  卓资县熏鸡协会负责人说,以前熏鸡都是本地人吃,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喜欢吃熏鸡,纷纷通过网络购买。店铺负责人介绍,现在有一半都是网络销售,这不仅扩大了销售渠道,还带动了熏鸡企业营业额提升。

  近年来,卓资县通过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农畜产品高质量发展之路,让这一地方特色美食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确保熏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卓资县立足卓资熏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标准建设、品牌打造、科技赋能等系列举措,全力推动熏鸡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