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安全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构建有效的安全防控体系,成为全产业链共同关注的焦点。
10月16日,在中关村储能技术联盟、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储能安全研讨会上,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华能清能院、中国矿业大学、海博思创围绕“储能事故应对:设计+消防+应急”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对话,本场圆桌对话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唐亮主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储能电站安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重点是实现事故的可防可控,坚决杜绝恶性事件。
当前储能行业爆发式增长,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球新型储能已投运165.4GW,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了97.5%。然而,全球累计储能安全事故已经超过一百起,电化学储能安全事故频发,凸显行业安全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加大消防系统投入、提高安全防护等级、还是改良事故预警技术,已成为行业各方关注的焦点。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技术部主管白盼星坦言:“我们在包括电池管控技术、热管理技术、隔热材料、消防技术、智慧运维等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设备在整个运行过程当中的可靠性影响因素较多,没有绝对的安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系主任赵金龙分析认为,“电池箱是受限空间,单块电池能量大,整体容量高,加上电池仍然存在一致性问题,这是它的固有风险。储能电站刚刚兴起,各项标准也在不断完善,这势必要有一个过程。”
海博思创实验测试中心总经理王垒强调:“消防重点是对电池进行安全防控,发生危害时能够持续降温、防止复燃,在应用过程中要做好可靠性设计,确保最终达到安全效果。”
国网江苏电力公司高级研究员王庭华指出,“我们应当针对储能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地域来考虑。”
白盼星认为,“不同的储能系统会有自己不同的安全目标,应针对安全目标做不同的消防设计,鼓励探索更多的、有效的消防方式,也鼓励发展安全性比较好的全固态电池或复合磷酸铁钠电池等。针对安全性更好的电池或许可以减配或者有其他设计。”
白盼星介绍了华能使用不同灭火技术对比测试的结果,她表示同等条件下,华能提出的压缩空气泡沫技术对电池包的灭火效果相对更好。一方面,泡沫致密覆盖在电池表面,可有效隔绝氧气;另一方面,泡沫电导率低,且含有低含量的水,既能避免短路、电气起火问题,同时具有很好的降温效果。
王垒认为灭火技术的选择需要结合应用场景并且综合考虑可靠性和成本,目前来讲全氟己酮和泡沫灭火,在灭火有效性和抑制复燃能力上,有较好的效果。
王垒认为产品安全不能寄希望于某一个环节,产品设计&部件选型、生产质量管控、精确的预警报警以及高效运维都非常重要。
王庭华表示,“任何技术的发展没有绝对安全,做到可控可防,或者说能处理就可以”。他建议结合AI利用电池特性开展火宅预防和安全预测,可以大大排除锂电池固有的安全隐患,强调这是储能安全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赵金龙指出安全检测存在不小的挑战,包括传感器的成本和检测事故率问题,以及AI预测的过拟合问题,都亟待解决。他认为针对不同场景进行不同的设计,防止事故的多米诺效应是目前安全事故提前预防的合适策略。
王庭华认为百分之百杜绝热失控,是对锂电池本身特性的不尊重,主张从可控的角度处理,增加防火墙防止燃烧蔓延,起到很好的隔离措施。
白盼星表示消防和泄爆是大规模储能电站的双防护,早期灭火,后期泄压,都不可少。
赵金龙肯定了泄爆的必要性,对于保障救灾人员的安全和临近电池箱人的安全都极为重要。
最后四位专家一致认可行业追求的安全水平需要保证小灾可控,大灾可防,杜绝恶性事件,无人员伤亡。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合理设计,做好人员训练和应急演练,把事故率和损失降低最低,共同努力提升储能电站的安全可靠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盛丽景花园6-1-2003室
电话:0472-5889996
邮箱:554410236@qq.com